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
新闻中心
“比翼双飞”做扫把
主营:环卫扫帚,木杆扫帚,竹竿扫帚,毛毛扫帚 联系人:李经理 销售电话:13513814003 浏览

  在上犹县东山镇群英村的山旮旯里,有一对“扫帚夫妻”,丈夫名叫黄名通,妻子名叫余桂英,两人夫唱妇随携手扎了一辈子扫帚,不仅借此脱贫致富,还传技于人,把村子打造成远近闻名的“扫帚村”。
  初见黄老和余老,不敢相信他们一个已是83岁,一个已经80岁的耄耋老人。在宽敞的农家院里,各种竹枝和竹梢铺了一地,空气中泛着一丝丝淡淡的竹香。
  这对“扫帚夫妻”分工明确地忙活着。黄名通破篾,余桂英制帚。只见黄名通一手握着蔑刀,一手捏着竹片,切、撇、破、撕,一系列破蔑工序,在他手上仅仅几秒钟就完成了。
  余桂英则拿着竹枝和篾片组成的扫帚雏形,双腿略向上弯曲,双脚用力蹬地,两只手不断地拉、抓、揉、抽……几个动作干脆利落,几分钟之后新扫帚就成型了。
  余桂英介绍,扎扫帚的手艺还是她教会丈夫的。从16岁起,余桂英就开始跟着父母扎扫帚。嫁给黄名通后,趁着农闲,余桂英便手把手地教丈夫扎扫帚。
  丈夫力气大,于是负责砍竹子、破篾片,妻子手巧,便承担了“技术活”——编织扫帚。分工明确的“夫妻扫帚档”,不知不觉一干就是60多年。
  黄名通说:“扎扫帚看似简单,却很讲究技巧和经验,扎得太紧,蔑容易断。扎得太松,打扫的时候竹枝会自然散落。扎扫帚用的竹篾也应厚薄适宜,厚了扎不紧,薄了不耐磨。”
  余桂英告诉笔者:“扎扫帚60余年,有苦有乐,有笑有泪。有一次,我和老头子进山取竹枝。突然雷声大作,飘下几滴雨点,接着大雨如注,夫妻俩无处藏身,只好原地站立相拥而抱,成了落汤鸡。
  此时老头子忙把自己的衣服脱下,把唯一一件干燥的内衣加在了我的身上,而他自己却感冒了。”说到这里,余桂英的眼眶有些湿润。
  黄名通说,靠扎扫帚挣钱,完全是被贫困逼出来的。以前,他家主要靠种植庄稼才有一些收入,辛苦一年,全家的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。
  穷则思变,黄名通夫妻开始寻找新的致富门径。他们把目光落在了祖辈留下的扎扫帚手艺上。因为扎的扫帚样子好看,料多且扎实,黄名通夫妻俩的扫帚深受客户欢迎。
  黄名通告诉笔者,“扫帚虽然不起眼,但是生活中却离不开它。乡下人打扫场地,环卫工清扫大街,‘土扫帚’大有用武之地。”夫妻俩表示:只要有需求,我们夫妻俩,将一直坚持下去,比翼双飞。
 

公司名称: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
联系人:李经理
手机:13513814003
微信:13513814003
邮箱:server@myeja.cn
地址:焦作市扫帚工业园
版权所有:河南林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1037294号-2